熱門搜索:
須彌座,又名"金剛座"、"須彌壇",源自印度,系安置佛、菩薩像的臺座。后來代指建筑裝飾的底座,比如影壁底座等。
須彌即指須彌山,在印度古代傳說中,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。用須彌山做底,以顯示佛的神圣偉大。我國較早的須彌座見于云岡北魏石窟,是一種上下出澀、中為束腰的形式。迨至唐、宋,上下澀加多,且有蓮瓣之類為飾,束腰部分顯著加高,并有束腰柱子(蜀柱)將之分割成若干段落,這類形制在宋代叫做"隔身版柱造"。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,而用鼓凸出的曲線。唐塔上出現兩層用須彌座作承托的佛像、塔幢、壇臺、神龕、家具以至古玩與假山。